惠州学子暑期“三下乡”:乐道“食”遗,争做非遗守护人

微信发帖 764 字 10个月前

发帖人:学海无涯mm (游客)

惠州学子暑期三下乡:乐道“食”遗,争做非遗守护人“有活力、有想法、敢创新、肯吃苦,很有活力的一群同学仔”。近日,韶关市仁化县石塘古村玉粟酒坊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塘堆花米酒酿造技艺传承人李老师对村里新来的客人竖起了大拇指。近日,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古村迎来了一批新客人惠卫药检学子“乡村振兴促进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实践团由党员指导老师梁烨美带领着11位惠州青年学子共同参与,实践团队全方位感受“仁化石塘堆花米酒”地标产业推动非物质遗产传承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大课堂上受教育、长知识。 探寻非遗足迹,领略醉美文化仁化县石塘堆花米酒具有600多年酿造历史,是传统手工技艺。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共同创造出的智慧结晶。石塘堆花米酒为广东省省级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好地了解石塘堆花米酒工艺的具体流程,并与这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交流。7月4日清晨实践团成员一行人乘坐巴士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红韵古镇”——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对石塘镇石塘古村玉粟酒坊进行了实地调研。由课本走向实践,乐道“食”遗,匠心筑遗。沉浸式,争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者。追寻非遗技艺,守护匠心文化一大早在工作坊里,队员们就见到了已经开始准备酿酒工作的第七代石塘堆花米酒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李振弘。据李振弘介绍,石塘堆花米酒的酿造工艺复杂大致分为,原料挑选、原料配比、蒸煮、摊晾、拌曲、入缸、糖化、发酵、蒸馏、取酒、贮存、罐装十二个部分。每一道都有讲究,在以前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减轻酒坊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在蒸馏阶段,酒坊里引进了机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即便如此,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要经过人工的重重审核。酒坊里的另一位非遗负责人付丽秀向成员们强调,他们酿酒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酒曲的原料和当地井水两种,原料除了在周围山头进行采摘之外,也会向周边地区韶关市翁源县等进行调取。但不管原材料来自于哪里,他都会亲自查看,在机器对酒曲原材进行筛选的时候,他也会拿竹筛再筛选一遍,从源头保证酒的质量。寻忆非遗精神,体悟传承文化在酒坊中,既有堆花米酒藏展馆,也有专门为酿造石塘堆花米酒技艺传承人开辟的工作室。为了解酿造石塘堆花米酒现状,更好地弘扬石塘堆花米酒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队长带领队员对堆花米酒传承人李振弘进行了访问。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李老师自少年时便开始学习酿造技艺,日复一日的石塘堆花米酒酿造练习枯燥无味,这也曾让李老师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李老师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此后便一直从事着传承和发展石塘堆花米酒的工作。如今石塘堆花米酒已经成为仁化县乃至整个韶关的一张对外名片。在新的时代推动下,新的销售模式也在创新发展,同时他也希望在传承好这项非遗手艺的同时,能够带动乡村振兴,让石塘堆花米酒做强做大。通过对酒坊的拜访学习、亲身体验和李师傅的介绍,我们领略了石塘堆花米酒“美酒飘香数百载”的背后的魅力,感受到了这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持。择一事,从一生,是李老师与无数匠人心无旁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