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的隐性核心优势

一天一瓶酸奶 666 字 5个月前

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外驱(如家长的干预)变得优秀。

三年级开始的学生,已经开始需要内驱(自己)才能变得优秀、

年级越高,外驱效果越差,甚至起反作用。

因此,三年级可以说是重要的一年,学生从外驱渐变成内驱的转折点。

就是说,在这一年,要慢慢地让学习变成学生一个人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课外培训这些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内驱。

要了解内驱,我们可以引用机器这个概念来具象化。

机器的运行,必须要有动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同理,学生要自己有动力去学习才叫自觉性,这也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机器的运行原理是什么?这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

比如说,大家家里的吹风机的原理是什么?剪刀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可能能说出原理的屈指可数,都习以为常了,并未去研究或者发现其中的原理。

现在就提出这个问题,所谓学习内驱,它的运行原理呢?

既然是三年级开始,那我们在三年级找一找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一是语文开始写作文了。

二是英语开始学概念了。

三是奥数开始学了。

那我们能不能在这三点找出共同点?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共同点,是不是我们就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第一点是语言逻辑,第二点是语言逻辑,第三点是逻辑思维。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说这三点的共同点就是逻辑。

什么是逻辑?

按学科分,我们把逻辑分为三种,一种是语文逻辑,一种是数学逻辑,一种是哲学逻辑。

语文逻辑——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不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却是现在很多人惯用的逻辑思维。

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的任何观点都能找到例子进行佐证,所以,独立思考被提出来了。

比如,有人说牛粪能吃,因为印度人吃了,还拿出视频证据。

但我相信,对我们来说,牛粪是不能吃的,不然谁说能吃的,让他吃吃看?

再比如,性格是否决定命运。同样可以找到两个相反的例子:

曾仕强说性格不会决定命运,艾跃进说性格决定命运。

很多东西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举例论证不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在使用上一定要慎用。

一定要清楚,举例论证,用来削弱对方的观点是最合适的,绝不能说举例论证后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想一想辩论赛)

比如,家长说,小明玩手机,所以学习不好,实际上,孩子心里想的可能是,小红也玩手机,怎么学习就那么好了?一旦孩子认为你说的不对,而孩子又没有形成一套行为逻辑,这就像机器只有动力,没有运行原理,最终的结果就是报废。

数学逻辑——归纳和演绎。

这是科学的逻辑,也是严谨的逻辑,一个可靠的科研人员都采用这两个逻辑。但这两个逻辑,需要大量的时间,也考验自身的素质能力,比如分析能力等。

哲学逻辑——很多,包括(模态逻辑,道义逻辑,时间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等等)

我们的教育没教,这个就不多说了。

逻辑简述到这里,我们大概已经得到内驱的本质了。

一是,需要动力,即自觉性,这是显性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的责任。责任作为褒义词,应当根据个人情况赋予它神圣的使命感。

二是,需要原理,即逻辑,这是隐性的,个人建议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孩子尝试学习奥数(因学奥数就是学逻辑思维),只要孩子不放弃,就应该坚持下去。可以网上买点教辅训练。

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内卷到最后,拼的一定是逻辑能力。学习逻辑思维,就是构造个人核心竞争优势。

本文非考究文,纯素聊,如有不当,请指正。